A+ A-
A+ A-

骆养性惊讶的看着他,直到看到朱兴明身后的两名千户点了点头。骆养性的呼吸,登时急促起来:“殿、殿下,二、二十万、万两?”

一个堂堂的锦衣卫指挥使,此时说话都结巴了起来。二十万两啊,足以把整个锦衣卫打造成当初那支令人闻风丧胆,小儿止啼的皇帝身边的王牌组织。

朱兴明急促的说道:“快、你抓进派人去各大钱庄,敦促我姥爷取钱。迟恐生变,越快越好。”

骆养性登时也慌乱了起来:“可、可举全城钱庄之力,也、也仓促间怕也难以凑齐一百万两现银啊。”

朱兴明想了想:“不管这些,赶紧找一些大车来。不管是金银也好铜钱也罢,哪怕是绢布也行。都给我装上车,先把二十万两拉到咱们北镇抚司,剩下的全都拉去承天门。”

钱啊,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。老子为官一任,为的不是钱么。

骆养性激动起来,对那两名千户吼道;“你们还等什么!没听到太子爷的话么,还不快去!”

两名千户也慌忙应了声,急匆匆的领命而去。

此时的骆养性,如同刚刚干了一票的山大王。看到即将到手的银子,慌了手脚:“太子殿下,咱、咱们接下来,该、该怎么办?”

朱兴明颇有些无奈的拽起了他:“你随我入宫,见我父皇。”

紫禁城暖阁,崇祯皇帝紧皱着眉头。国内如同燎原之势的流寇,让他感觉到了深深地无力感。流寇作乱,到处烧杀抢掠,使得百姓们民不聊生。钦天监有人夜观天象,说这是***之兆。

崇祯皇帝为此是焦虑难安,他感觉自己虽然尽力了,还是做不好这个皇帝。

如果说流寇作乱尚且还有剿灭的可能,毕竟这些流寇们大多都是一群乌合之众。他们都是流窜作案,朝廷还是有能力剿灭的。

可北方建奴叩关,辽东危矣。建奴的战斗力,那不是一般流寇所能比的。辽东军队战斗力这些年都在不断消耗,此消彼长,再加上那个吹嘘的天花乱坠的袁崇焕,把辽东一把好牌打的稀烂。这家伙没有那金刚钻,非得要揽这个瓷器活,局势对明军越来越不利。

当初自己是那么的信任袁崇焕,要钱给钱要粮给粮,什么五年可平辽,满朝的文武群臣,没有一个能值得信任的。

臣子们都拿自己这个天子当傻子来忽悠,这让崇祯非常的愤怒。可他,又无力改变这样的局面。

文臣们靠不住的时候,崇祯皇帝这才想起宦官的好来。当初,若不是自己急于弄死魏忠贤,今日的局面会不会就不一样了呢。

突然崇祯皇帝攥紧了拳头,他又愤怒了起来。魏忠贤必须死,朕从没有后悔杀他。可是辽东,如今的辽东将士已经被拖了大半年的军饷了。在这样下去,早晚会哗变。

就在崇祯皇帝焦头烂额胡思乱想之际,身边的贴身***王承恩悄悄的走上前来低声道:“皇爷,太子殿下和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求见。”

崇祯皇帝一怔:“兴明这孩子?他怎会和骆养性混在一起。这些日子,他时常偷偷出宫,到底做了什么!”

宫中之事是瞒不过崇祯的,只是他日夜***劳政务无暇顾及罢了。王承恩听到皇帝有问罪的意思,慌忙说道:“回皇爷的话,太子殿下少年贪玩,一时出宫游玩也是人之常情。”

崇祯皇帝“哼”了一声:“都快舞勺之年了,还当自己是小孩子,让他们进来。”

“儿臣见过父皇。”

“臣骆养性叩见万岁。”

“兴明,你胡闹什么!”一来,崇祯皇帝就开始兴师问罪。

一旁的骆养性悄悄擦了擦汗,国丈捐出一百万两家产,自己尚未亲眼所见。这到底是真是假,全凭太子一句话。到底是不是他顽童胡闹,还是真有此事骆养性吃不准。一时间,骆养性只感觉后背冷汗直冒。

“父皇,儿臣听闻辽东将士缺饷,看到父皇每日为此烦忧,儿臣心中也甚是难过。是以儿臣便斗胆出宫和骆指挥使一道,去求我姥爷帮忙去了。”

骆养性转头愕然看着朱兴明,这锅甩的好不干脆利落。要命的是,自己又不敢辩驳。骆养性只好把头垂的更低,心中更是叫苦不迭。

崇祯皇帝“哼”了一声,一旁的王承恩慌忙小声说道:“皇爷,这太子殿下虽然年纪轻轻,竟能想着为国事分忧。又能体谅皇爷您的难处,小小年纪着实难能可贵啊。”

作为皇帝的贴身***,王承恩自然是深谙语言的艺术。太子爷将来可是要继承***的,这马屁此时不拍更待何时。

果然崇祯皇帝只是‘哼哼’了几声,怒气也消了许多。他烦躁的摆了摆手,示意二人退下。在崇祯看来,这不过是朱兴明的玩闹罢了。

谁知,朱兴明接着说道:“父皇,我姥爷已经答应捐出家中资产,八十万两白银以助辽东将士军饷。”

崇祯皇帝一惊:“什、什么?”

这次朱兴明没有说话,而是看向了一旁的骆养性。

骆养性心中暗暗叫苦,此时的他却已经骑虎难下,只能硬着头皮说道:“回万岁,太子殿下说、说国丈答应捐出八、八十万两白银,捐银助饷。臣、臣已经命令属下去各处钱庄,这个、这个准备银子去了。”

崇祯皇帝猛地站起身,喜形于色的高声说道:“此话当真?”

话已经说道这个份上了,骆养性只能咬咬牙:“国丈甘为百官表率,实为社稷忠臣耳!臣家资虽薄,却也想效仿国丈,愿捐出家资三分之一。”

说完这句话的时候,骆养性恨不能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子。崇祯皇帝却喜笑颜开,高声称赞起来:“爱卿如此忠心,朕心甚慰。”

朱兴明突然开口说道:“父皇,既然姥爷愿意捐出八十万两银子。骆指挥使也愿效仿,咱们何不在朝中宣告群臣捐银助饷,众人拾柴火焰高。这样,辽东军饷问题岂不是迎刃而解。”

崇祯皇帝哈哈一笑:“兴明,此言甚是,甚是!朕怎地没想到,当真是天佑我大明。”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